立春节气又称什么 立春的节俗有哪些

立春节气更新时间:2024-04-27 15:17

导读:我们了解24节气之后会发现,第一个节气是立春,最后一个节气是大寒,这是承接冬季和春节的两个节气,而立春又是春天的第一个节气,所以尤其重要。那么,立春节气又称什么?立春的节俗有哪些呢?想知道的话就来瞧瞧小编的介绍吧。

立春节气又称什么 立春的节俗有哪些

立春节气又称什么

立春,也称打春,是春节前后的重要节气,也是一个十分古老的节日。夏朝时,曾经以立春日为正月节。现在的立春,一般在阳历2月4日或5日,而农历有时在腊月,有时在正月、二月。人们常说“春打六九头”。在数九歌中云:一九二九不出手,三九四九冰上走,五九六九,沿河看柳,七九河开,八九雁来,九九加一九,耕牛遍地走。打春时东风吹拂,大地开始解冻,草木开始复苏。传说炎黄时代的西方天帝是少昊,为鸟国的国王。他在立春这天喜得一子,就取名勾芒。因为春天豆芽像弯勾,草叶和苗子像尖芒,是春天的象征,这便是后来的春神。人们在立春时要迎春、祀奉春神。有关的节俗,有这样几种。

立春的节俗有哪些

一、打春牛活动

古时立春日,宫廷要举行迎春活动。根据《礼记·孟春之月》中记载:“立春之日,天子亲率三公九卿、诸侯大夫,以迎春于东郊。还反,赏公卿大夫于朝。命相布德和令,行庆施惠,下兆于民,庆赐遂行,毋有不当。”意思是说,周朝时立春这一天,天子亲自率领公卿大臣和诸侯、大夫们去东郊迎春。回来还要犒赏大臣们,又让宰相发布德和令,要求全国进行庆祝、给予必要的好处,号召所有百姓参加,这样庆祝、赐赠活动就开展起来,没有不这样做的。后来,历代各州县都要举行迎春活动。那是将一根鸡毛放到竹筒内,将竹筒口朝上埋在地下,州官县官到场祭拜等候。时刻一到,鸡毛便从筒中飞起,人们便欢呼春来了。

山西明清时曾有演春习俗。就是在立春前两天让唱戏、耍把戏的人们扮成庄稼人,农民们也背上劳动工具,一起到塑有春牛的场合,唱农时歌谣,进行农业劳动模仿演出,场面很是热闹。根据清朝乾隆《平定州志》记载:“立春先一日,迎勾芒神、出土牛。”意思是立春前一天要迎接春神勾芒,做一个土牛,举行打春仪式。这勾芒、土牛是泥土做成或纸糊的。到立春这天,官员们举行完祭祀仪式,就让人用鞭子打春牛。第一个人先打三下,接着民众都争着来打,还都捡回一块土。如果是纸的就不捡了。人们把土块带回家,认为撒到自己田里庄稼就会丰收。河北藁城市耿村孙胜台讲过《打春牛》的故事,说古代用纸糊春牛,人们打烂之后发现牛肚里有糖果、点心,便争着去吃,谁吃了谁有福气。看来冀晋两省打春牛的古俗的确曾经存在,但现在基本绝迹了。

二、咬春食俗

立春要吃什么?一般是吃萝卜、豆芽、韭菜(韭黄)、葱、姜等,这叫咬春。据张余等编《中国民俗大系·山西民俗》中载,阳泉一带立春时普遍做春卷,就是将肉、菜用面片裹住,剁成一寸左右小节,在油锅中炸熟,吃起来外脆内嫩。也有吃春饼习俗,就是用白面裹上豆芽、粉丝、韭菜等烙成圆形小薄饼食用。当地人叫做春饼合菜,也叫做春盘。春盘,在唐代就有,是把春饼放在盘中食用或赠人。这种习俗在北方一带还有些流传,但不少地方把吃春饼春卷变成了吃饺子,男人们饮些酒水,这是咬春习俗的一种演变。

过去女孩们也在立春时用纸张剪些小燕、小蝶,叫做春鸡、春蛾,或用布缝制小娃娃,叫做春娃,插在发际或佩戴在身上,以贺新春的到来。

有关立春节气经典民间谚语大全

1、人勤地不懒,人懒地起碱。

2、立春热过劲,转冷雪纷纷。

3、春打五九尾,春打五九头。

4、春脖短,早回暖,常常出现倒春寒。

5、立春阴,花倒春。

6、雨琳春牛头,七七四十九天愁。

7、立春东风回暖早,立春西风回暖迟。

8、立春一日,百草回芽。

9、春打六九头,七九八,九就使牛。

10、立春一年端,种地早盘算。

结语:以上是小编整理的“立春节气又称什么,立春的节俗有哪些”内容,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。